金融新闻网--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!

中国金融新闻网

当前位置:首页>金融要闻>

普融花: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化转型

来源:网络 作者:乐乘 发布时间:2025-08-01 16:37   阅读量:6040   会员投稿

在数字经济时代,人工智能(AI)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和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必须抓住人工智能革新机遇,积极推动智能化转型。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,更是涉及企业战略、组织文化、业务流程和人才结构的系统性变革。

一、明确战略定位,将AI作为核心驱动力1. 制定清晰的智能化转型战略

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制定明确的智能化转型战略,明确目标、路径和时间表。将AI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,确保转型方向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一致。例如,某保险集团以“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平台”为战略,通过建立创新容错机制、探索国产化技术替代,逐步构建自主AI能力。

2. 明确AI价值定位

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明确AI的价值定位,可从效率驱动、体验增强、产品创新、生态构建四个维度进行考量:

效率驱动型:聚焦流程自动化与运营优化,如制造业的质量检测自动化。

体验增强型:通过个性化推荐、智能客服提升客户体验,如零售业的AI导购。

产品创新型:将AI嵌入产品核心功能,如智能家居的语音交互系统。

生态构建型:通过AI平台连接上下游伙伴,如医疗AI的影像诊断开放平台。

3. 设定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

智能化转型非一蹴而就,企业需设定短期可实现的目标与长期愿景。例如,某大型保险集团通过设立独立AI部门,制定“平台-技术-应用”三位一体战略,三年内实现智能客服、风控等场景全覆盖,成为深度应用的典型案例。

二、夯实数据基础,构建AI燃料体系1. 治理数据孤岛,提升数据利用率

企业常受困于“数据孤岛”问题,信息分散难以整合。可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平台,打通内外部数据资源,并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。例如,某银行通过建立企业级数据湖,将客户数据利用率从30%提升至85%。

2. 提升数据质量,确保模型准确性

实施数据清洗、标注和增强流程,提升数据质量。制造业企业通过工业视觉数据标注,将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.5%。

3. 建设数据生态,引入外部数据源

合法合规地引入外部数据源,丰富数据维度。保险公司融合气象、地理等多维数据,使精算模型预测准确性提高40%。

三、选择合适场景,实现价值快速转化1. 价值-可行性矩阵评估

通过两个维度评估AI机会:

纵轴(价值):财务影响、战略重要性。

横轴(可行性):数据基础、技术难度、组织准备度。

优先选择高价值、高可行性的“速赢”场景建立信心,如客服质检、文档识别等;同时布局战略性强但周期长的项目,如预测性维护。

2. 聚焦高价值场景

模式创新型:如银行推出虚拟数字人服务,突破传统服务边界。

成本优化型:零售企业通过智能选品降低库存成本20%。

3. 案例借鉴

美宜佳:融合门店数据与外部时空信息,构建智能决策系统,单店选址效率提升40%。

安克创新:通过AR虚拟试戴技术,将线上购物转化率提升15%。

四、引入先进技术,降低开发门槛1. 混合云架构

平衡计算能力与数据安全,满足企业不同场景下的需求。

2. 模块化AI平台

开发可复用的AI组件库,降低开发门槛。海信集团引入模块化AI平台,让业务人员可拖拽式开发模型,快速沉淀技术能力。

3. 持续学习机制

建立模型迭代闭环,确保模型持续优化。电商平台的推荐系统通过实时反馈学习,将转化率提升25%。

五、升级组织能力,培育AI-ready文化1. 人才战略

采用“内培+外引”模式,提升员工AI素养。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为转型提供有力支持。

2. 敏捷团队结构

组建跨职能的AI特战队,如金融科技公司通过“业务+数据+算法”铁三角团队,将产品迭代速度提高3倍。

3. 创新激励机制

设立AI创新基金和孵化器,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。消费品公司通过内部创业机制,一年内产生12个AI应用创意。

六、构建伦理与治理体系,确保AI可信可靠1. 制定负责任AI框架

明确模型公平性、可解释性标准,确保AI决策公正透明。

2. 建立安全防护体系

防范对抗风险和数据泄露,保护企业和用户数据安全。

3. 完善合规审计流程

满足GDPR等法规要求,建立AI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日志。

七、实施变革管理,克服组织惰性1. 领导层承诺

CEO亲自挂帅AI委员会,将AI指标纳入高管KPI,确保转型得到高层支持。

2. 文化重塑

容忍失败,奖励创新。某药企将AI项目失败案例纳入知识库共享,提升组织对AI的接受度。

3. 持续沟通与培训

加强员工对AI的认知和理解,提升员工转型意愿。通过定期培训和沟通会议,确保员工跟上转型步伐。

八、建立价值闭环,实现可持续发展1. 成本追踪

区分研发支出与运营支出,确保投入产出清晰可见。

2. 价值归因

明确AI贡献的增量价值,为决策提供依据。

3. 再投资机制

将部分AI收益反哺创新基金,支持持续转型和创新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    责任编辑:中国金融新闻网
    mangren
    680

    金融要闻

    普融花: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化转

  • 从成分混战到精准修护,泊本依克多因Pro黄金
  • 瑞众保险顺德支公司火速响应抗疫倡议 公益捐
  • 中国人寿财险临夏州中心支公司开展“夏送清凉”
  • 紫燕百味鸡携手温氏打造土鸡盛宴,舌尖溯源筑牢
  • 从西湖到塞纳河:珀莱雅的全球美妆科技突围战
  • 普融花: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解锁无限可能
  • 银行业界

    资讯排行

    ad45
   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
   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