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孪赋能方案: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“强心剂”
我国中小微工厂每年倒闭超130万家,导致2300万人失业,经济损失超250亿元。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国外厂商垄断市场、国内方案成本高昂,仅10%的中小微企业敢尝试转型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历时五年研发的数孪赋能方案,为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。
党的二十大将“数字经济”“智能制造”列为国家战略,中国数字孪生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3000亿。团队以“让中小微工厂敢转型、能转型、转得起型”为初心,针对企业“数据不兼容、国产信创不足、人才短缺、成本高”等痛点,打造出“虚拟映射-数据整合-协同运维”全流程闭环方案。
方案凭借四大核心技术构建国产创新壁垒。自主设计的多元数据融合引擎开发100+API接口,设备兼容适配率达98%;操作引擎融合开放架构解决8大兼容问题,开发周期缩短70%;低代码平台使硬件成本降低80%,订单响应提速3倍;AI预警系统实现95%风险前置拦截,安全响应速度压缩至200毫秒。目前项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、软著8项,2项专利正在受理,核心成果均由学生团队主导完成。
方案以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一体化模式降低转型门槛。自研LC PaaS平台支持零代码操作,老工人可拖拽组件搭建监控场景;智能化国产硬件打破垄断,传感器成本较进口低60%;全流程定制服务让转型如搭积木般简单。应用后企业产能提高13%,成本下降50%,生产效率提升12%,管理效率跃升65%。与同行相比,方案硬件成本仅13万,7天即可部署。
项目应用后,东莞某企业模具试错次数减少60%,材料利用率从70%升至90%;杭州某企业调度时间从3-4小时缩至分钟级,订单延迟率从25%降至5%。目前6家企业试用见效,近10家签订意向协议,团队公司已签2份合作协议,回款18万元。实践成效显著。
项目直接带动15人就业,间接惠及产业链数千人。在学校全方位支持下,团队成员获省级以上奖项12项。未来团队将接入自研智能制造智能体,持续以数孪技术助力中国制造升级,书写产教融合赋能转型的青春篇章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