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上,经常会接诊到这样的病人,就诊时自诉腹痛、腹胀、时而便秘腹泻,医生查体没有发现阳性体征,做各项检查均正常,病人常带有不良精神心理因素,这是怎么回事呢?平安好医生给出了相应解释,这类病人是肠易激综合征(IBS),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,症状反复发作,病程长短不一,病变多限于结肠,也可涉及小肠。患者的发病多以精神因素为背景,心理因素在本病发生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,过去也称为“过敏性结肠炎”或“结肠激惹征”等。该病发病率颇高,并随着社会发展,人们工作、生活紧张程度增加,发病呈上升趋势。
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
该病症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、便秘型、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,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。肠易激综合征虽不是重症,却让患者长期饱受腹痛或腹部不适、排便增多或便秘的困扰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为什么会出现肠易激综合症?
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,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、内脏感觉异常、脑肠调控异常、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除了饮食刺激会诱发IBS,心理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。人体胃肠道存在一套独立的自主神经系统,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通过神经-内分泌网络相互联系互相影响。在压力、愤怒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下大多数人都有过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和便秘情况的发生,这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轴中大脑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。
IBS如何治疗?
1、认知治疗
认知治疗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。一定程度上,IBS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和危害的不恰当认知是导致其就医的主要原因,有时超过其症状本身,故认知治疗非常重要。部分患者如能克服疑虑,其症状就可明显减轻,以至于不影响日常生活。
2、饮食和生活干预
对于轻度IBS患者,明确诊断后,向患者做出解释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,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,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。
3、药物治疗
对于中重度患者,需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。如腹泻型IBS可以应用解痉剂和止泻药物。便秘型IBS可以利用渗透性泻剂和鸟苷酸环化酶-c激动剂。非便秘型IBS可以使用利福昔明改善总体症状。
最后,平安好医生提醒各位,对于难治性IBS患者及存在合并症状或心理症状的患者,应该使用联合药物治疗,精神类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往往有效。